聚焦课堂•提升效能•厚植育人 我院成功举办2024年江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

发布者:段文文发布时间:2024-07-08浏览次数:714

74日,由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东吴学院承办的“2024年江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天元讲堂报告厅举行。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基于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通过学术研讨与交流,推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本届研讨会主题为“聚焦课堂•提升效能•厚植育人”,旨在立足立德树人新生态、数字化育人新范式,探究发挥课堂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的高效路径,深挖优质通用大学英语教材,不断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目标。来自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60多位专家学者和骨干教师代表出席会议。

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王海啸、江苏省外语教学研究副会长、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朱新福、东吴学院院长吴雪梅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江苏中心主任黄新炎编审等出席本届研讨会。会议由东吴学院大学外语系主任高燕红、副主任陈隽主持。

会议伊始,东吴学院院长吴雪梅致欢迎辞。吴院长代表全院师生向莅临本次会议的领导专家和骨干教师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苏州大学的办学宗旨、人才培养定位及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她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高质量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英语沟通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通过这次学术与交流的研讨会,大家互相借鉴,共谋发展。

王海啸教授代表主办方江苏省高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通过视频致辞,王教授特别肯定了本次会议主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他指出,“课堂、效能、育人”三个关键词密切关联,既相互融合又各有侧重,并强调了大学外语教学的实践抓手、技术赋能和教育何为的深刻含义,既紧贴教育发展时代主题,又适应信息技术社会发展的变化。他坚信,围绕本次会议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不仅能够进一步推进苏州大学东吴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而且对于苏州大学乃至整个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都具有深刻的启示。

黄新炎主任代表主办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致辞,呼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新凸显课堂教学的基础性作用,聚焦“三尺讲台”,充分发挥面对面课堂教育所具有的亲密性和互动性优势。黄主任指出,如何既能充分利用在线教学的机会,又能满足面对面课堂教学的需求,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教师应当在两者之间努力寻找合理的平衡点,引导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黄主任还指出以优质教材作为重要载体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创新的重大意义。

接下来,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授予苏州大学东吴学院为“国际胜任力培养实践与研究示范基地”。黄新炎主任、朱新福院长和吴雪梅院长共同为基地揭牌。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祝贺苏州大学获此殊荣,也为东吴学院大学外语系教学改革发展吹响了新号角。

会议流程进入报告环节。首先,东吴学院大学外语系主任高燕红作题为“有效使用教材,提升育人成效”的会议报告。高主任基于教育要培养什么样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背景,深刻剖析了教材的重要性、教材的使用研究及提高教材使用有效性的原则,并分享提高教材使用有效性的SEA策略,生动地展现了如何实现教材的创造性有效利用,为如何更好利用高校大学英语教材提供了新思路。

东吴学院大学外语系骨干教师舒莉娅以“思维能力与人文价值的融合:大学英语课程中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探究”为题,结合教学单元,以深度学习为理念,项目成果为目标,以PBLL项目式学习为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探索“师生合作评价”的教学评估方式。舒老师精彩的讲述,为高校大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呈献了优秀的范例,带来了新的灵感。

东吴学院大学外语系骨干教师何芊蔚博士以“经典文学作品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创新拓展与应用策略”为题,分析了经典文学作品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力、批评性思维与评价能力、跨文化素养、道德参与等高阶能力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教育价值。何博士的报告,唤起人们对经典文学作品及其文本分析在大学英语中教育价值的再思考。

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骨干教师刘芳作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大学英语教学初探”的报告。王老师以KIMITTSMAKER豆包、讯飞智文等具体智能工具或平台为例,带领与会者亲身体验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便捷性与高效性。刘老师认为,教育者应理性认识AI的双刃剑作用,须慎重选择,大学英语教师也应持续提升个人的信息技术素养。

短暂茶歇后,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妍教授围绕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数字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创新改革与探索”为题,结合实例介绍苏州科技大学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整体设计方案,基于WE LearnWE MoocWE Test等系列数字教学平台,展示了“学、教、测、练、评、展”六维一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王教授还强调,顺应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外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数字思维意识的重要性。

接下来,苏州大学东吴学院大学外语系进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展示。

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张立蓉代表课程团队作“英语影视欣赏”课程介绍。张老师结合具体电影片段介绍了课程的概况、特色、建设并分享教学案例。她提到,“英语影视欣赏”突出了大学英语的人文性特征。课程通过沉浸式的语言学习方式,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张老师还强调了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的密切关系。

课程骨干教师汤丽娜代表课程团队作“中国特色文化英语教学”课程介绍。汤老师主要从课程的特色与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地方特色文化及学生课外文化体验实践成果展示等方面介绍课程。汤老师提到,课程紧抓语言应用和文化,引入项目型和任务型教学方法以及互动交流和引导启发教学模式,进阶性地提升学生语言、文化、思辨等综合技能。汤老师还强调了课程中文化主题与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既“学有所获”又“有话可说”。汤老师深信,课程为“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服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国家发展战略,创设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会议进入最后环节,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峰老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徐学敏老师、苏州城市学院外语系主任孙少华博士、宿迁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副主任傅敏、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钟铃副院长等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过程与评价方式、教学研究、教材建设、教学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朱新福院长对本次研讨会做闭幕总结。朱院长对研讨会的举办方和参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感谢,再次肯定了会议主题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还指出会议内容丰富多样,视角独特,务实创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次研讨会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聚焦课堂、创造性使用教材与智能技术、优化教学设计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和示范性,势必有助于一线大学英语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此次由东吴学院承办的2024年江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撰稿人:李金柯  校稿人:高燕红   审核人:孙宁华